2月MLF延续缩量等价续做、缩量幅度减小,机构称央行对资金面呵护态度犹在

2月MLF延续缩量等价续做、缩量幅度减小,机构称央行对资金面呵护态度犹在

说书人 2025-02-25 新闻报 26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资金面紧平衡的背景下,央行在2月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延续缩量等价续做,同时,相比前期缩量幅度减小。

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标利率2.20%,最低投标利率1.80%,中标利率2.00%。操作后,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40940亿元。鉴于2月有5000亿元MLF到期,央行2月缩量续做MLF。

从2024年10月起,央行持续通过开展大额买断式逆回购替换MLF操作,同时淡化了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年初以来,在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内部政策效果观察期、整体政策空间有所约束(稳汇率、稳息差、防风险)环境下,在适度宽松的总基调下,央行提出“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货币调控“相机抉择”特征更加突出,兼顾经济增长、通胀回升、汇率稳定和金融稳定多目标平衡。在此方向下,当前央行政策主要聚焦稳汇率、防利率风险、防空转目标,维持资金紧平衡态度,在公开市场也以回笼流动性为主,促使债市利率和市场曲线向合理水平回归。同时,基本面逐渐呈现筑底趋势,也使得货币短期宽松的必要性、可能性下降,政策利率延续持稳,降息时点或后置。为此,本月MLF延续缩量平价续做,也符合市场预期。

“考虑到央行已在2025年1月开展1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相当于为应对2025年2月MLF大额到期,已提前释放了大规模中期流动性。实际上,这是2024年10月以来的基本操作模式,即通过开展大额买断式逆回购,持续替换MLF,淡化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这也意味着尽管自2024年10月以来MLF持续缩量,但央行并未缩减中期流动性投放。”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

2024年12月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维持偏紧状态,2025年1月以来,隔夜、7天回购利率经常接近MLF利率,远高于1.5%的7天逆回购利率。在此背景下,2月2000亿元的MLF缩量幅度明显减少。可对比的是,2024年11月、12月和2025年1月MLF分别缩量5500亿元、1.15万亿元、7950亿元。

温彬指出,资金面扰动因素增多,市场调整加快,MLF缩量幅度也相应减少,央行呵护态度犹在。这显示在市场利率快速上升下,机构对MLF的需求也在增多。

中金公司固收团队指出,资金面持续偏紧或主要源于,一是美元和美债利率高位震荡下,人民币被动贬值压力仍在,“把握好利率、汇率内外均衡”的政策思路下,央行稳汇率优先级有所抬升,进而在流动性投放层面可能保持一定的审慎。同时,1月通胀和金融数据边际反弹,CPI同比在春节错位等影响下小幅回升,信贷开门红成色略超预期,叠加近期AI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股市局部回暖等多重因素,从基本面层面为央行适度调控流动性总量提供支撑,央行进而也就顺势而为,或阶段性维持流动性总量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利率过低的同时又为稳定汇率提供助力,也与央行在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的“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表述一致。此外,政府债券发行相对较快,叠加缴准缴税等季节性扰动,银行体系资金融出体量减少,放大资金市场的波动性。

开源证券固收团队则认为资金紧,是央行的意图,其目的或与汇率无关,一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防范资金沉淀空转”;二是央行或认为经济基本面大概率会回升。历史上看,资金面的松紧,往往隐含着央行对经济的预期。

专家指出,往后看,当前MLF余额仍然较高,未来以买断式逆回购、买入国债等新设工具替换MLF的过程还会持续。

“后续来看,2月底-3月有近3万亿元同业存单到期,3-4月有2.4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若政府债发行和信贷投放力度不明显减弱,资金面紧平衡的压力难以轻易缓解。”温彬指出,尽管近期央行暂停二级市场国债买入,但预计仍会通过较大规模的买断式逆回购来保持中期市场流动性处于相对合理水平,以此支持年初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支持政府债券发行,稳定市场预期。

财通证券认为,资金最紧的阶段可能即将过去。政府债缴款维持高位,可能对资金面形成扰动,但MLF投放、税期走款结束等因素将缓解资金压力;此外, 2月末资金面大多边际转松,可能与跨月财政投放、两会前央行呵护有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生活安排日历,本文标题:《2月MLF延续缩量等价续做、缩量幅度减小,机构称央行对资金面呵护态度犹在》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